歡迎訪問《別有病》網(wǎng)站

bybcn
別有病首頁>>網(wǎng)評>> 事件>> 大城市年輕人天天琢磨好好吃飯

大城市年輕人天天琢磨好好吃飯

byb.cn
[事件] 作者 :byb.cn 日期:2022-4-16 00:01
    【byb.cn 】(來源:中青報)在大城市打拼的朋友們,最近越來越熱衷討論“好好吃飯”這件事。

  好好吃飯,不是手機App里琳瑯滿目的外賣,不是打卡網(wǎng)紅店后朋友圈精心拼出的九宮格,而是嚴肅思考一件事:怎樣才能過上從前在家時“正常吃飯”的日子?

  大學畢業(yè)后,我們涌向如洪流一般的大城市,安置好自己的生存角落,心情無比歡快——終于擺脫大學食堂和狹窄美食圈啦!手頭有了可以支配的閑錢,廚房置辦了齊全的裝備,開始正經(jīng)八百研究食譜。然而,要真正過上好好吃飯的生活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
  通勤和上班成為“好好吃飯”最大的絆腳石。工作一忙,累得手腳恍若癱瘓,根本無心無力認真做飯。每天和周圍人談論最頻繁的“靈魂三連問”即是——“中午吃什么”“晚上吃什么”“周末吃什么”。如此循環(huán)往復,甚至可以總結出一些基本規(guī)律,比如“皮蛋瘦肉粥和黃燜雞米飯YYDS”,沒主意就選麻辣燙,更沒主意那就一杯星巴克撐半天……

  但外賣的確乏善可陳,持續(xù)吃上一年,消費金額與你的體重一起飛升,年度體檢報告的各項指標發(fā)出警示。我們終于含淚立下要在大城市好好吃飯的flag。我和朋友們絞盡腦汁,各出奇招。

  尋找匹配“飲食舒適區(qū)”的空間,安營扎寨,一勞永逸,是一個相對省心的懶人做法。有朋友果斷搬家到大學附近,重新“潛回”大學生“覓食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”,以此獲取價格便宜、品質穩(wěn)定的一日三餐和水果、點心。

  也有人充分借助原生家庭的力量。若和父母或其他親戚同在一城,朋友便爭取每天晚上“蹭吃”一頓,并打包好次日的午餐,實現(xiàn)“親人健康餐循環(huán)”。

  不過,以上這兩種“空間戰(zhàn)術”畢竟有一定門檻和條件,“北漂”“滬漂”青年更多時候難以選擇“根據(jù)地”,而是盡力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、發(fā)動好友的力量,抑或是開掘腦洞,想出一些能吃上好飯又不太費勁的聰明點子。

  我的一位閨蜜,和老公結婚3年,每天披星戴月工作辛勞,實在無暇親自下廚。早期兩人100%依靠公司附近餐廳和外賣過活,眼瞅著外頭重油重鹽的飯菜使自己體重一路飆升,煩惱不已。某日,閨蜜聽見辦公室同事們討論找保潔阿姨的事,忽然靈機一動:為什么不找一位只用做一頓飯的阿姨?精準需求,成本不高。

  按照閨蜜原定的縝密計劃,她前一晚網(wǎng)購預訂第二天的食材,做飯阿姨一大早來家里快速烹飪好午餐和晚餐,小夫妻打包午餐去上班,晚上回家吃冰箱里儲存的晚餐。

  “掐點式請人做飯”的操作模式,實踐起來困難頗多——畢竟這相當于要求做飯阿姨一早也得“上班打卡”,準時進入趕工模式,一旦超時會影響到閨蜜與丈夫正常上班。事實證明,這種“雙向奔赴”模式太匆忙了,阿姨實際做飯與打包工序都比閨蜜計劃的漫長很多。不到兩周,計劃泡湯。

  另一個哥們兒因為與三個朋友租房距離較近,一個朋友擅長烹飪家常菜,一個朋友精通制作糕點,于是幾個人一合計,共同出錢成立“好好吃飯基金會”。每周至少三個晚上,買好食材,去廚房和餐廳最大的那位朋友家,一起搭伙吃大餐。

  這種“眾籌吃飯”,既照顧了口腹,又升華了友情,堪稱完美。然而,日子久了,難免會冒出一些小問題,例如,多人共食,多多少少抬高了一頓飯的品質門檻。那兩位“主廚擔當”總感覺必須要照顧好每個用餐者的感受和體驗,無法“簡單做做”“隨便吃吃”,內心無形中產(chǎn)生壓力。

  我是一個“隨性主義者”,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欲望較低??墒钱斘野l(fā)現(xiàn),唯有“好好吃飯”才能承載得了奮斗事業(yè)的強度時,我下決心有規(guī)律有計劃地改變飲食狀態(tài)。

  在一位前輩的建議下,我盡量用“數(shù)字”改掉原先壞習慣。例如,打開“積灰”的記賬App記錄吃飯消費情況;用一個Excel表格寫清楚家中食材、零食和日用品消耗量及剩余情況,避免“囤貨焦慮”引發(fā)浪費;在好友聊天群里彼此監(jiān)督“晚飯不得晚于7點鐘”“一周至少下廚3次,外賣至多兩次”。

  在都市快節(jié)奏里奔波的我們,也許當下的確需要很努力、很自律,才能做到“好好吃飯”,但我們都明白,這件事有多么值得堅持,終極目的必然是過上一種簡單、開心、健康的生活,讓忙忙碌碌的每一天愈發(fā)有掌控感。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