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訪問《別有病》網站

bybcn
別有病首頁>>網評>> 事件>> 老年癡呆防診治都要盡早

老年癡呆防診治都要盡早

byb.cn
[事件] 作者 :byb.cn 日期:2024-4-5 00:01
    【byb.cn 】(來源:生命時報)社區(qū)建立記憶門診 檢測手段愈發(fā)靈敏 癡呆“防診治”都要盡早


 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(yī)院神經內科副主任 郁金泰

  《生命時報》 2024-03-19 第1785期 第2版


  從“一滴血可提前15年預知癡呆癥風險”的研究發(fā)表,到“認知障礙門診”“記憶聯合門診”開進上海、浙江等多地社區(qū)醫(yī)院,再到用于治療早期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“侖卡奈單抗注射液”在國內獲批上市……今年以來圍繞阿爾茨海默病的一系列研究進展和部署舉措,象征我國已一只腳踏進該病早期預防診治時代。

  被稱為“腦海中橡皮擦”的阿爾茨海默病,是一種發(fā)病機理不清且無法治愈的神經退行性疾病,為最常見的癡呆類型。當前,它已躍升為我國第五大死亡原因?;颊唠S著病情發(fā)展,不僅記憶力下降逐漸加重,甚至工作和生活能力也會進行性喪失,給患者自身、照料者及社會醫(yī)療體系帶來沉重負擔。也因此,早期診斷、及時治療在疾病管理中至關重要。

  然而,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診斷并不容易。2023年10月,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團隊發(fā)表研究,分析約20萬初級保健醫(yī)生數據,估計有99%未能診斷出輕度認知障礙(介于認知正常和阿爾茨海默病的中間階段)。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階段之所以就診率低、漏診率高,一是因為患者早期癥狀與正常老化難以區(qū)分,可表現為輕微的記憶、語言或視空間障礙,或情緒波動、個性改變等,且疾病發(fā)展緩慢。二是人們相關知識水平、病癥理解不足。三是基層與高級醫(yī)療機構的水平和醫(yī)療壓力不均衡,基層醫(yī)療機構的篩查方法存在敏感性和特異性不足。

  放眼全球,完善的醫(yī)療保健系統(tǒng)、基于人群的篩查計劃、生物信息學技術的發(fā)展,以及研究領域的資金支持等,都是影響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的重要因素。過去數十年間,歐美發(fā)達國家布局眾多隊列與數據庫建設工作,對阿爾茨海默病預防診治展開研究,如美國“弗明漢隊列”等。

  近年,我國在認知障礙診療領域取得顯著進展。隨著我國科技創(chuàng)新2030重大項目“腦科學與類腦研究”啟動,我們團隊與各大研究中心聯手推動構建針對國人的健康衰老社區(qū)隊列,致力于為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、診斷及治療貢獻本土化數據,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診療策略。

  與此同時,我國通過影像、腦脊液和血液生物標志物等先進檢測手段,提高阿爾茨海默病早期診斷準確性。新藥侖卡奈單抗等抗Aβ免疫療法的獲批,意味著我們獲得對抗疾病的新利器。臨床診療實踐中,阿爾茨海默病疾病管理模式轉變?yōu)橐曰颊邽橹行牡膫€體化診療路徑,將疾病診斷重點前移到癡呆前階段。此外,公眾相關認知水平有所提高,促進了就診率增長。多地社區(qū)衛(wèi)生中心特別設立認知障礙門診等,并建立與上級合作醫(yī)院的雙向轉診機制,以實現資源共享、優(yōu)化醫(yī)療服務。

  阿爾茨海默病是基因及環(huán)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,早發(fā)型主要與致病基因突變相關,晚發(fā)型主要與環(huán)境因素相關。《柳葉刀》雜志曾刊文稱,12種可調控的危險因素可增加患病風險,包括早年時期的低教育程度,中年時期的聽力損失、高血壓、創(chuàng)傷性腦損傷、酒精濫用和肥胖,晚年時期的吸煙、糖尿病、抑郁、缺乏體育活動、社會孤立和空氣污染。

  之前,我們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全面描繪癡呆可調控危險因素圖譜,發(fā)現積極干預可預防47%~72.6%的癡呆。研究提供了一個樂觀的前景:通過保持適度身體活動、樂觀的情緒、積極社交、控制慢性病等方式,更多人群能通過消除可調控危險因素來實現預防目標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