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-02
-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-09
-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-02
穴位的故事298行間:瀉心火

【byb.cn 人體管道工】上回書,說到了足厥陰肝經的首穴大敦,它具有提神醒腦的作用。今天,我們繼續(xù)沿肝經的循行路線前行,解讀第二穴行間,它有瀉心火的作用,咱們還是先說文解字~~!
一、氣血循行之間
行,行走、流動、離開也。
間,二者當中也。
行間,名意指肝經的水濕風氣由此順傳而上。本穴物質為大敦穴傳來的濕重水氣,至本穴后吸熱并循肝經向上傳輸,氣血物質遵循其應有的道路而行,故名行間。
【定位】:在足背側,當第1、2趾間,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。
【解剖】:有趾背動、靜脈;布有腓深神經的趾背神經。


行間行間,指的就是肝經之氣血循行于1~2趾之間。大家注意一下上面這張解剖圖,很清晰地展示出來,1~2趾之間,是肝經循行;2-3趾之間,是胃經循行;4~5趾之間是膽經循行,只有3~4趾沒有經脈循行。并且這三經六穴的穴位分布的位置和結構都是一樣的。其實,肝經的行間、太沖與膽經的地五會、俠溪,都有瀉火作用,畢竟肝膽互為表里,大家在瀉火時,肝膽二經的這四個穴位都可以點按一下,哪個敏感就多點哪個。
我們搜索別有病網針炙穴位庫發(fā)現,以“行”命名的穴位,僅行間穴一個,獨此一家,別無分號。似乎這個“行”是動詞的屬性,行動、循行、行走之意,代表著氣血循行的動態(tài)狀。
大腸經: 二間、三間
心包經: 間使
肝經: 行間
督脈: 強間
二、60五輸穴之滎穴,其性屬火
什么是滎穴?
十二經在肘膝關節(jié)以下各有五個重要經穴,分別名為井、滎、輸、經、合,合稱“五輸穴”,共記60個。有關記載首見于《靈樞。九針十二原》:“以上下所出為井,所溜為滎,所注為腧,所行為經,所入為合”?!鹅`樞。本輸》則詳細地闡明了各經井、滎、輸、經、合各穴的名稱和具體位置。

五腧穴是常用要穴,為古今醫(yī)家所重視。臨床上如井穴可用于治療神志昏迷;滎穴可用于治療熱病;輸穴可用于治療關節(jié)痛;經穴可用于治療喘咳;合穴可用于治療六腑癥證等。
健康一線解讀行間穴-瀉心火
我們知道,在中醫(yī)五行中,肝主木,其性生發(fā),疏布伸展是其特性;心主火,其性上炎,而對于行間穴而言,它屬于木中火,其向上的延展特性被雙倍地加強了。因此刺激行間穴,既有助于氣血上行供應相關的臟腑和器官,同時也有助于引氣血下行的雙重功效,所以行間穴有很強的生風化火的作用,這是兩個意思,生風,是指向上提供氣血;化火,是指向下瀉火。
三、瀉心火
肝經循行是自下而上的,并且行間穴又是木中火,其向上的勢頭更強烈。我們都知道,中醫(yī)大部分的臟器是需要補的,比如五臟中補腎、補脾、補肺、補心,但補肝說的較少,反而瀉肝火的多,因為一旦出現肝血虧虛了,那可就麻煩大了。在中醫(yī)里,肝為心之母,如果母太強了,就容易導致心火上竄,此時會出現口舌生瘡,舌尖發(fā)紅,頭暈頭痛口苦的情況,這多半在身體較好的中青年人中較為普遍,此時我們要做的就是瀉掉這心火,具體做法是逆肝經的走向從上往下推,從太沖推到行間,相當于釜底抽薪,頂在頭面部的心火就被瀉掉了。
中里巴人解讀太沖、行間穴
四、功效和主治
【功效】:生風化火
【主治】:月經過多,閉經,痛經,白帶,陰中痛,遺尿,淋疾,疝氣,胸脅滿痛,呃逆,咳嗽,洞瀉,頭痛,眩暈,目赤痛,青盲,中風,癲癇,瘛疭,失眠,口喎,膝腫,下肢內側痛,足跗腫痛
五、總結
1、氣血循行之間
2、60五輸穴之滎穴,其性屬火
3、瀉心炎
這正是:怒發(fā)沖冠舌生瘡,頭暈眼花氣血剛,釜底抽薪如何做,刺激行間保安康!
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28通評虛實論...04-07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27離合真邪論...03-31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26八正神明論...03-24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25寶命全形論...03-17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24血氣形志篇...03-10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23宣明五氣之...03-03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22藏氣法時論...02-24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21經脈別論之...02-17
- [事件]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(yī)04-12
- [事件]放低語速有技巧04-12
- [事件]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(fā)怒04-12
- [事件]“先菜后飯”并非人人適合04-11
- [事件]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-11
- [事件]豆豉是天然味精04-11
- [事件]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-10
- [事件]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