欄目類: |
全部文章 |
原創(chuàng) |
網(wǎng)評 |
視頻 |
行業(yè)新聞 |
投票調(diào)查 |
網(wǎng)友原創(chuàng) |
養(yǎng)生名人 |
有什么別有病
- 關于開展上門經(jīng)絡調(diào)理服務的通知08-02
-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-09
- 別有病網(wǎng)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-02
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(fā)怒

[事件] 作者 :byb.cn 日期:2025-4-12 00:01
【byb.cn 】(來源:生命時報)廣東讀者王女士來信:我今年30歲,自認是個熱心腸,生活中很關心家人,工作中也愿意幫助同事。但我好像有個毛病,就是聽不進別人的好心相勸。
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(wèi)生防治中心心理援助部心理治療師樊亞奇、副研究員陽波
《生命時報》 2025-03-28 第1883期 第15版
我不知道這和我兒時的經(jīng)歷是否有關系。小時候我爸媽雖然對我很好,我需要的物質(zhì)他們都會滿足我,但他們之間經(jīng)常吵架。我媽媽的脾氣不太穩(wěn)定,要求也嚴格,經(jīng)常批評我,覺得我什么都做不好。我感謝我的父母,但是我也畏懼他們。請問我為啥總是惡意解讀他人的用意,這有辦法改善嗎?
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(wèi)生防治中心心理援助部心理治療師樊亞奇、副研究員陽波回復:從信中可以看出,您雖然有時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人的好心建議,但你有很強的自我反思能力,也希望通過自我調(diào)整來緩和與身邊人的關系,這是改善思維和行為的一個很好的基礎。
經(jīng)常把他人的關心當指責,從我們以往的咨詢經(jīng)驗看,這很可能是因為缺乏感知愛的能力,把別人投來的愛意都當成了攻擊。這確實與童年的負面經(jīng)歷有關。比如要是兒時父母之間的相處關系是既依賴又互相傷害的話,我們對愛的認知就是“它是危險的”,覺得被愛的同時一定伴隨著矛盾或沖突。即便到成年后,我們也還是會把他人的好心當成危險信號,覺得接受好意一定意味著要犧牲、付出些什么,從而回避或曲解他人的好意。另外,如果小時候經(jīng)常被養(yǎng)育者貶低,我們形成的自我認知就是“不值得被愛”“自我厭惡”,時刻處于自我檢討中,因此也會把別人的建議當成指責或攻擊。你還提到你母親情緒比較不穩(wěn)定,這可能會導致你分辨情緒的能力比較弱且常常處于應激狀態(tài),容易把關心誤認為是找茬兒。
當兒時的這些負面經(jīng)歷和體驗過于持久或強烈時,它還會改造大腦。大腦的杏仁核是我們的情緒警報系統(tǒng),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曾經(jīng)有創(chuàng)傷經(jīng)歷的人,杏仁核比普通人活躍。這導致同樣是聽到關心話語,普通人杏仁核不會啟動警報系統(tǒng),而受傷者會警鈴大作,過度放大他人話語中的負面信號,把好心解讀成惡意。
要改善這個問題,建議你做兩方面的練習。一是進行積極自我對話。感到被冒犯時,不要著急做反應,提醒自己“這只是感覺,不是事實,而且這種感覺可能是錯的”。等心跳、怒氣平復下來后,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,告訴自己“他只是出于好心提醒,不是攻擊我、傷害我,也不代表我做得不好”,并反復自我確認“我是值得被他人關心、在意的”。二是行為練習,從生活中的細微場景入手。比如嘗試接受愛人的幫助也經(jīng)常幫助他、接受售貨員的微笑并反饋以微笑、接納同事的建議并真誠地給予他們積極的建議。一來一回中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其他人其實和你一樣,行為的動機大多是善意的,沒有這么多惡意的成分。當你領悟到這一點,對他人的曲解少一些,面對好心建議的反應就不會這么劇烈了。
相關文章 瀏覽更多相關文章>>
- [事件]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(yī)04-12
- [事件]放低語速有技巧04-12
- [事件]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(fā)怒04-12
- [事件]“先菜后飯”并非人人適合04-11
- [事件]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-11
- [事件]豆豉是天然味精04-11
- [事件]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-10
- [事件]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-10
最新文章
- [事件]僅兩成中風患者能3小時就醫(yī)04-12
- [事件]放低語速有技巧04-12
- [事件]別人提建議我為何發(fā)怒04-12
- [事件]“先菜后飯”并非人人適合04-11
- [事件]蔬菜里的補鈣高手04-11
- [事件]豆豉是天然味精04-11
- [事件]孩子五歲時最挑食04-10
- [事件]氣血不足春季多外出04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