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訪問《別有病》網(wǎng)站

bybcn
別有病首頁>>原創(chuàng)>> 書評>> 精讀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五臟別論篇第十一

精讀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五臟別論篇第十一

byb.cn
[書評] 作者 :XJ 日期:2012-5-14 06:20
【分頁導航】


  帝曰:氣口何以獨為五臟之主?

 

  岐伯說:胃者水谷之海,六腑之大源也。五味入口,藏于胃以養(yǎng)五臟氣,氣口亦太陰也,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,皆出于胃,變見于氣口。故五氣入鼻,藏于心肺,心肺有病,而鼻為之不利也。凡治病必察其下,適其脈,觀其志意,與其病也。

 

  拘于鬼神者,不可與言至德;惡于針石者,不可與言至巧。病不許治者,病必不治,治之無功矣。

 

  【點評】此段重點說明,為什么中醫(yī)切脈能夠辯明人體五臟六腑的狀態(tài)。也說明,有胃氣生,無胃氣死之道理。


寸口示意圖


 ?、?strong>氣口何以獨為五臟之主:氣口,人體部位名。中醫(yī)診脈之一。亦名寸口(即寸口脈)、脈口,手太陰肺之經(jīng)脈,部位相當于現(xiàn)代解剖學腕后高骨(橈骨莖突)內(nèi)側(cè)的一段橈動脈?!端貑枴そ?jīng)脈別論》:“氣口成寸,以決死生?!?


  氣口為什么又有脈口、寸口等不同名稱? 王叔和《脈經(jīng)·卷第一·分別三關(guān)境界脈候所主第三》說道:“從魚際至高骨,卻行一寸,其中名曰寸口。” 《素問·五藏別論》王冰次注所云:“氣口,則寸口也,亦謂脈口。以寸口可候氣之盛衰,故云氣口;可以切脈之動靜,故云脈口;皆同取于手魚際之后同身寸之一寸,是則寸口也?!?  張介賓《類經(jīng)·三卷·藏象類十一》亦注云:“氣口之義,其名有三:手太陰肺經(jīng)脈也,肺主諸氣,氣之盛衰見于此,故曰氣口;肺朝百脈,脈之大會聚于此,故曰脈口;脈出太淵,其長一寸九分,故曰寸口。是名雖三,其實則一耳?!?

 

 ?、?strong>氣口亦太陰也:氣口部位是手太陰肺經(jīng)所過,亦太陰,說明其與足太陰脾經(jīng)同氣,肺為五臟提供清氣的化生來源,與脾共同維持機體的生命存在。

 

 ?、?strong>拘于鬼神者:,固執(zhí),不變通:~泥?!Y。此話之意在于,執(zhí)著迷信鬼神的人。

 

 ?、?strong>不可與言至德:至德,高深的醫(yī)學理論。

 

 ?、?strong>惡于針石者,不可與言至巧:針石,針灸和砭石;至巧,指治病的技術(shù)。


  【整段翻譯】黃帝問道:為什么氣口脈可以獨主五臟的病變呢?

 
  岐伯說:胃是水谷之海,為六腑的泉源,飲食五味入口,留在胃中,經(jīng)足太陰脾的運化輸轉(zhuǎn),而能充養(yǎng)五臟之氣。脾為太陰經(jīng),主輸布津液,氣口為手太陰肺經(jīng)過之處,也屬太陰經(jīng)脈,主朝百脈,所以五臟六腑的水谷精微,都出自胃,反映于氣口的。而五氣入鼻,藏留于心肺,所以心肺有了病變,則鼻為之不利。凡治病并觀察其上下的變化,審視其脈侯的虛實,查看其情志精神的狀態(tài)以及癡情的表現(xiàn)。


  對那些拘守鬼神迷信觀念的人,是不能與其談?wù)撝辽畹尼t(yī)學理論的,對那些討厭針石治療的人,也不可能和他們講什么醫(yī)療技巧。有病不許治療的人,他的病是治不好的,勉強治療也收不到應(yīng)有的功效。
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