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訪問《別有病》網(wǎng)站

bybcn
別有病首頁>>網(wǎng)評>> 事件>> 分享女中醫(yī)的“私家駐顏方”!

分享女中醫(yī)的“私家駐顏方”!

byb.cn
[事件] 作者 :BYB.cn 日期:2012-1-31 10:11
【分頁導航】

?

  “男補陽,女補陰”、“男精女血”、“女子以肝為先天”,這是一般的認識,所謂陰其實就是陰血。肝主藏血,“以肝為先天”,也就是以血為養(yǎng)生之本。所以,很多人一說到女人補養(yǎng),就首先提到能補血的阿膠,吃著阿膠似乎就能想象出自己逐漸變得紅潤的面容,這確實合乎中醫(yī)原理,因為血虛的女人一般都有“黃臉婆”的嫌疑。

?

  “黃臉婆”除了氣色不好之外,還有很多身體上的問題,即便剛剛30歲,但很容易疲勞,特別是下午容易沒精神,如果趕上開會,室內(nèi)空氣不好,又要頭痛、疲憊了。頭痛之所以容易發(fā)生在下午,就與她們的氣血虛弱有關。

?

  中醫(yī)有個理論,“煩勞則張”,意思是,勞累之后癥狀加重。很多女人累了之后疲憊、頭痛,甚至發(fā)低燒,都符合這個理論,都提示她們的體質(zhì)虛弱,而且主要是氣血虛。這種人的美容護膚是要從身體抓起的,否則只是表面文章 ,具體說就是要補血。

?

  我就遇到過這樣的病人,疲勞、面色不好,從顏色到膚質(zhì)都不好,而且顯得比同齡人憔悴。她的護膚品一年四季都用油脂的,就是平常人用了之后抱怨太油膩、泛油光的那種,為的是使自己沒有光澤的皮膚顯得潤澤一點。但即便如此,到了下午,護膚品中的油脂所剩不多時,她就又變得像枯萎的“黃臉婆”了。去看中醫(yī),每次診斷一般是血虛,但去查血,并沒有明顯的貧血指標,血紅蛋白不低,她就問我:“既然不貧血,還用補血嗎?”

?

  我告訴她,要補。因為中醫(yī)的“血”包含的意義,比西醫(yī)的“血”要廣泛得多,其中首先包含了“氣”。

?

  “氣”,是中醫(yī)獨有的概念,西醫(yī)里面有血,有水液,但唯獨沒有“氣”。中醫(yī)所說的“氣”,簡單地概括就是功能和能量的意思。比如,我們說一個人死了,俗話會說“沒氣了”,而不會說“沒形了”,因為死人是可以身體完好的,五臟俱全,但功能卻完全喪失了。所以,人可以“瘦得脫形”,但和“沒氣了”比起來,還是后者更嚴重。這就是說,對生命來說,功能、能量比形態(tài)、結(jié)構(gòu)更重要,因此補血離不開補氣。

?

  如果一個人氣虛,即便他的紅細胞正常,查不出貧血,但那些血細胞、血紅蛋白也仍舊是死血,不能發(fā)揮功能。大約5年前,我在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院的ICU病房,和專家一起會診一個因為腦出血手術(shù)后昏迷不醒的病人。那病人做了開顱手術(shù),已經(jīng)把腦子里出的血取了出來,但始終昏迷高熱,神志不清。我們?nèi)サ臅r候,他手術(shù)刀口的血跡還在,但翻在縫合線外的皮膚卻干枯了,變得很焦很薄,好像不是活人身上的傷疤。去會診的中醫(yī)專家看了看病人狀況,不樂觀地搖頭說:“元氣不行了,沒火力了,氣血雙虛呀?!?/p>

?

  陪他一起會診病人的是協(xié)和醫(yī)院的主治醫(yī)生,他有些不解地說:“這個病人剛化驗的指標都還正常,并沒有貧血的跡象?!敝嗅t(yī)專家指著病人的刀口說:“就算是有血也是死血了,身體不能用,你看這里,都干了……”就在那次會診后的第三天,那個病人帶著一個都沒有少的血細胞去世了。

?

  可見,即便血細胞一個都不少,血紅蛋白充足,從指標上看不出貧血,但只要沒有“氣”,指標合格的血仍舊不能被利用,仍舊是死血。

?

  因為中醫(yī)認為“運血者氣也,人之生也全賴乎氣”,“血為氣之母,氣為血之帥”。要想使全身的血動起來,由死血變成活血,一定要有足夠的氣,就是說,器官臟腑的功能要強,才能推動血液。

?

  “黃臉婆”這個審美概念是中國獨有的,因為氣色不好、面色發(fā)黃的女人太常見了。黃色也是中國女人的“國色”,特別是當她們開始衰老,開始脾氣虛,發(fā)黃的氣色就更常見,這是中國人身體上的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。為此,中醫(yī)在創(chuàng)始之初就特意強調(diào)“脾為后天之本”,脾的“職稱”之高,僅次于“先天之本”的腎,所以補血,改善“黃臉婆”的狀態(tài),一定要兼顧到補氣,特別是補脾氣。

?

  如果你是個血虛的人,找到的是個水平足夠的正經(jīng)中醫(yī),他肯定不會單開補血藥,也絕對不會讓你只吃阿膠、大棗、龍眼肉,他更是絕對不會相信單純的補鐵,比如吃“硫酸亞鐵”,因為那只解決了血這個“母”的問題,還需要有個使血動起來的“氣”。

?

  因為單純的補血藥物也好,食物也罷,有時候只能使你不貧血,使你的血細胞指標達標,但不能改變你的血虛狀況。你可以有并不異常的指標,但就是沒精神、沒力氣,因為你功能不行,有點像“有米無炊”或者“米多火小”,飯是熟不了的。

?

  所以,即便不貧血,只要屬于中醫(yī)的血虛,仍舊需要補血,而且一定要在補血藥,比如阿膠、生地黃、龍眼肉之外,加上黃芪、黨參之類的補氣藥,才能使血細胞背負氧氣的能力增加,否則,就算是血細胞不少,但仍舊怠工或者不能負力,人也依舊會覺得疲倦,面色難看。

?

  具體到這些“黃臉婆”,除了用阿膠之類的經(jīng)典補血藥,藥店里就能買到的“補中益氣丸”、“人參健脾丸”也是她們補血時離不開的“拐杖”。在秋冬季節(jié),可以每隔一天吃一次,一次吃一丸,和緩地改變體質(zhì),給臉色“掃黃”。

?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