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訪問《別有病》網(wǎng)站

bybcn
別有病首頁>>原創(chuàng)>> 書評>> 精讀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奇病論篇第四十七

精讀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奇病論篇第四十七

byb.cn
[書評] 作者 :XJ 日期:2013-5-6 08:15
【分頁導(dǎo)航】


  【原文】

 

  帝曰:有癃者,一日數(shù)十溲,此不足也。身熱如炭,頸膺如格,人迎躁盛,喘息,氣逆,此有余也。太陰脈微細(xì)如發(fā)者,此不足也。其病安在?名為何???

 

  岐伯曰:病在太陰,其盛在胃,頗在肺,病名曰厥,死不治。此所謂得五有余、二不足也。

 

  帝曰:何謂五有余、二不足?

 

  岐伯曰:所謂五有余者,五病之氣有余也;二不足者,亦病氣之不足也。今外得五有余,內(nèi)得二不足,此其身不表不里,亦正死明矣。

 

  帝曰:人生而有病巔疾者,病名曰何?安所得之?

 

  岐伯曰:病名為胎病,此得之在母腹中時,其母有所大驚,氣上而不下,精氣并居,故令子發(fā)為巔疾也。

 

  帝曰:有病龐然如有水狀,切其脈大緊,身無痛者,形不瘦,不能食,食少,名為何???

 

  岐伯曰:病生在腎,名為腎風(fēng)。腎風(fēng)而不能食,善驚,驚已,心氣痿者死。

 

  帝曰:善。


  【點評】本段重點解讀癃、厥、癲癇、腎風(fēng)等病癥的發(fā)病原因和調(diào)治方法。

 

 ?、?strong>有癃者,癃,中醫(yī)指小便不通或淋瀝點滴而出。

 

  ②頸膺如格

  膺,胸,義憤填膺。

  如格,如有物阻格不通也

 

 ?、?strong>頗在肺,頗,偏頗,此處指偏重在肺。

 

  ④亦正死明矣,注:《甲乙經(jīng)》卷九第十一作'亦死證明矣'。疑'正死'二字互倒。"

 

 ?、?strong>人生而有病巔疾者,巔疾,病名,也稱胎病,即癲癇(癎)病。見于中醫(yī)經(jīng)典《內(nèi)經(jīng)》。指孕婦受到突然的驚恐刺激,使母體氣機逆亂,胎兒失去精氣的滋養(yǎng),影響腦髓發(fā)育而行成的先天性癲癇病。


  ⑥名為腎風(fēng),腎風(fēng),中醫(yī)病名。腎受風(fēng)邪所致的疾患,以面部浮腫、腰痛、色黑為主證


  【整段翻譯】

 

  黃帝說:有患癃病,一天要解數(shù)十次小便,這是正氣不足的現(xiàn)象。同時又有身熱如炭火,咽喉與胸膺之間有格塞不通的感覺,人迎脈躁動急數(shù),呼吸喘促,肺氣上逆,這又是邪氣有余的現(xiàn)象。寸口脈微細(xì)如頭發(fā),這也是正氣不足的表現(xiàn)。這種病的原因究竟在哪里?叫做什么病呢?


  岐伯說:此病是太陰脾臟不足,熱邪熾盛在胃,癥狀卻偏重在肺,病的名字叫做厥,屬于不能治的死癥。這就是所謂“五有余、二不足”的證候。


  黃帝說:什么叫“五有余、二不足”呢?


  岐伯說:所謂“五有余”就是身熱如炭,喘息,氣逆等五種病氣有余的證侯。所謂“二不足”,就是癃一日數(shù)十溲,脈微細(xì)如發(fā)兩種正氣不足證候?,F(xiàn)在患者外見五有余,內(nèi)見二不足,這種病既不能依有余而攻其表,又不能從不足而補其里,所以說是必死無疑了。


  黃帝說:人出生以后就患有癲癇病的,病的名字叫什么?是怎樣得的呢?


  岐伯說:病的名字叫胎病,這種病是胎兒在母腹中得的,由于其母曾受到很大的驚恐,氣逆于上而不下,精也隨而上逆,精氣并聚不散,影響及胎兒,故其子生下來就患癲癇病。


  黃帝說:面目浮腫,象有水狀,切按脈搏大而且緊,身體沒有痛處,形體也不消瘦,但不能吃飯,或者吃的很少,這種病叫什么呢?


  岐伯說:這種病發(fā)生在腎臟,名叫腎風(fēng)。腎風(fēng)病人到了不能吃飯,常常驚恐的階段,若驚后心氣不能恢復(fù),心腎俱敗,神氣消亡,而為死癥。


  黃帝說:好。
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