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關于開展上門經絡調理服務的通知08-02
- 2018年刮痧培訓安排03-09
- 別有病網高級按摩培訓安排08-02
精讀黃帝內經調經論篇第六十二
【原文】
帝曰:善。余已聞虛實之形,不知其何以生?
岐伯曰:氣血以并,陰陽相傾,氣亂于衛(wèi),血逆于經,血氣離居,一實一虛。血并于陰,氣并于陽,故為驚狂。血并于陽,氣并于陰,乃為炅中。血并于上,氣并于下,心煩惋善怒。血并于下,氣并于上,亂而喜忘。
帝曰:血并于陰,氣并于陽,如是血氣離居,何者為實?何者為虛?
岐伯曰:血氣者喜溫而惡寒,寒則泣不能流,溫則消而去之,是故氣之所并為血虛,血之所并為氣虛。
帝曰: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。今夫子乃言血并為虛,氣并為虛,是無實乎?
岐伯曰:有者為實,無者為虛,故氣并則無血,血并則無氣。今血與氣相失,故為虛焉。絡之與孫絡俱輸于經,血與氣并則為實焉。血之與氣并走于上,則為大厥,厥則暴死,氣復反則生,不反則死。
帝曰:實者何道從來?虛者何道從去?虛實之要。愿聞其故。
岐伯曰:夫陰與陽皆有俞會。陽注于陰,陰滿之外,陰陽均平,以充其形,九候若一,命曰平人。夫邪之生也,或生于陰,或生于陽。其生于陽者,得之風雨寒暑;其生于陰者,得之飲食居處,陰陽喜怒。
【點評】本段詳解陰陽虛實之原理,讀起來略有晦澀。有關氣血的解釋,請參看本站:氣和血是如何依存和相互轉換的http://180tramadol.com/doc_888.aspx
①氣血以并,并,合并。
?、谀藶殛林?/strong>,炅中,病證名。系一種內熱證?!端貑枴ふ{經論》:"血并于陽,氣并于陰,乃為炅中?!蓖醣ⅲ?氣并于陰,則陽氣內盛,故為熱中。炅,熱也。”
③是故氣之所并為血虛,血之所并為氣虛,氣并于陽則無血,是血虛也;血并于陰則無氣,是氣虛也。在人體上,血應該位于陰位(內、下),而氣應于聚于氣位(外,上),如果血不在于陰位,并入于陽位了;或者陽不在于本位,并入陰位了,都會發(fā)生陰陽失調的情況。
【整段翻譯】
黃帝說:好。關于虛實的癥狀我已經知道了,但還不了解它是怎樣發(fā)生的。
岐伯說:虛實的發(fā)生,是由于邪氣與氣血相并,陰陽間失去協(xié)調而有所偏傾,致氣亂于衛(wèi),血逆于經,血氣各離其所,便形成一虛一實的現(xiàn)象。如血并于陰,氣并于陽,則發(fā)生驚狂。血并于陽,氣并于陰,則發(fā)生熱中。血并于上,氣并于下,則發(fā)生心中煩悶而易怒。血并于下,氣并于上,則發(fā)生精神散亂而善忘。
黃帝說:血并于陰,氣并于陽,像這樣血氣各離其所的病證,怎樣是實,怎樣是虛呢?
岐伯說:血和氣都是喜溫暖而惡寒冷的,因為寒冷則氣血滯澀而流行不暢,溫暖則可使滯澀的氣血消散流行。所以氣所并之處則血少而為血虛,血所并之處則氣少而氣虛。
黃帝說:人身的重要物質是血和氣?,F(xiàn)在先生說血并的是虛,氣并的也是虛,難道沒有實嗎?
岐伯說:多余的就是實,缺乏的就是虛。所以氣并之處則血少,為氣實血虛,血并之處則氣少,血和氣各離其所不能相濟而為虛。人身絡脈和孫脈的氣血均輸注于經脈,如果血與氣相并,就成為實了。譬如血與氣并,循經上逆,就會發(fā)生"大厥”病,使人突然昏厥如同暴死,這種病如果氣血能得以及時下行,則可以生,如果氣血壅于上而不能下行,就要死亡。
黃帝說:實是通過什么渠道來的?虛又是通過什么渠道去的?形成虛和實的道理,希望能聽你講一講。
岐伯說:陰經和陽經都有俞有會,以互相溝通。如陽經的氣血灌注于陰經,陰經的氣血盛滿則充溢于外,能這樣運行不已,保持陰陽平調,形體得到充足的氣血滋養(yǎng),九候的脈象也表現(xiàn)一致,這就是正常的人。凡邪氣傷人而發(fā)生病變,有發(fā)生于陰的內臟,或發(fā)生于陽的體表。病生于陽經在表的,都是感受了風雨寒暑邪氣的侵襲;病生于陰經在里的,都是由于飲食不節(jié)、起居失常、房事過度、喜怒無常所致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10五臟生成之...11-11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09六節(jié)藏象論...11-04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09六節(jié)藏象論...10-28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08靈蘭秘典論...10-21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07陰陽別論之...10-14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06陰陽離合論...09-30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05陰陽應象大...09-23
- [書評]徐說內經素問05陰陽應象大...09-16
- [事件]榨菜蝦皮海苔可以當鹽用11-15
- [事件]蟹黃蟹膏有啥營養(yǎng)11-15
- [事件]番茄有雞蛋茄子蝦仁等5個好...11-15
- [本站]大白天大馬路摔了大跟頭11-14
- [事件]從牙膏管回收看環(huán)保11-14
- [事件]三歲開始學用筷子11-14
- [事件]兒童十大健腦食物11-14
- [事件]遠離恐懼能保護心腎11-13